第四百九十六章 定罪!-《魔临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老子玩儿老子的,
    得,
    自己就是个扛旗当司仪的。
    “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!”
    “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!”
    三个游击将军下马跪伏在攥着天子剑的郑凡面前。
    “京内有乱,陛下赐本侯天子剑,调兵马入城平乱!”
    “愿听平西侯爷调遣!”
    “愿听平西侯爷调遣!”
    郑凡点了点头,调转貔貅,返回城内,其身后骑兵鱼贯而入。
    然后在郑凡身后分成三路,一名将领领一路,压根就没等郑侯爷吩咐要去哪里要干嘛,就各自领兵而去了。
    “呵。”
    自己这个调兵的侯爷都不晓得除了去宗人府外还要去哪里,合着你们比本侯心里还有数。
    郑凡看了看手中的天子剑,
    剑,终究只是剑,天子,到底还是天子。
    自己先前出来时,脑子里还想着董卓呢,结果竟然傻不拉唧地被人当枪使了还不自知。
    这三路兵马,
    今日不管在京城内做了什么,
    这锅,和影响,都将落到他郑凡脑袋上。
    日后史书上也都会记载,是他平西侯奉诏领兵入京城,造成……
    嗯,
    会造成什么自己这个“罪魁祸首”还不晓得呢。
    坐在貔貅背上的郑侯爷闭上了眼,
    以前被老田赶鸭子上架了好几次,但其实自己心里清楚,老田是在为自己铺路,自己有时候的拒绝,更像是一种自己这个做弟弟的在对当哥哥的卖乖,故作矫情。
    但真正的帝王,真正的皇帝,似乎早就习惯了将天下将芸芸众生将自己朝堂上的所有人,都当作自己手中的一枚棋子;
    或许是自己以前不在京城按部就班地发展,所以以前对这种感觉感触不深。
    现在,
    体会到了。
    也没什么好愤怒的,更没什么好炸毛的,心里要说多生气,还真没有。
    甭管今日燕皇为何如此精神抖擞,但事出反常必有妖,郑凡坚信,皇帝撑不了多久了。
    得,
    您接着耍,
    您家老小继续耍,
    等你们耍完了,
    我再耍我的。
    ………
    当郑侯爷刚将兵马“调”入城内时,
    朝堂的金殿上,
    那一起关于天家血脉和皇子失德的案子,进入了真正的高朝。
    魏忠河领着人,将柔姑和女童带了进来。
    魏公公拿去柔姑头上的罩头,而后,缓缓地走回陛下身侧。
    群臣的目光,马上聚集在了柔姑身上。
    包括,
    前面跪着的两个皇子。
    姬成玦扭过头,看向那个女人。
    他一直知道女人的身份,在他外公遗留下来的遗书里,为他这个外孙,留下了很多笔遗产。
    柔姑,也在其中。
    但很长时间以来,他和柔姑只是处于一种彼此心照不宣的状态。
    她知道自己是闵家少主子,
    他也知道她闵家谍子的身份;
    迄今为止的联系,其实就三次。
    一次,
    她派人来告诉自己,皇后,就在这几天了,同时,要自己准备一些药。
    一次,
    她派人传信,她有孕了,有了太子的骨血,且打算出宫为皇后守陵。
    最后一次,
    她来信,她生了,是个女婴。
    这很密谍,言简意赅,却做出了预警,也将自己,化身为陷阱,时刻准备为主子牺牲。
    而太子,扭头看着他,脑海中浮现出的是那一夜,她褪去了衣物,在床上抱着自己。
    自己下意识地想要时,
    却被她轻轻推开,
    告知:
    殿下,我是闵家的人。
    ……
    姬老六又下意识地看向先前郑凡所站的位置。
    不同于其他人可能会听到南北二王离京的反应,他们或许会认为,京中的局势,又将不再安稳。
    但姬老六却认为,这下子,谁还能桎梏得住自己的父皇?
    父皇让郑凡去调兵,
    呵呵,
    是父皇自己要调兵进来了吧?
    老四的兵马在皇城内,再调一支外兵进来,父皇到底想要干什么?
    龙椅之上的燕皇,看着下面跪着的柔姑。
    自己皇后的贴身女婢,他怎么可能不认识。
    随即,
    燕皇的目光,落在了那个女童身上,
    问道:
    “是谁的孩子。”
    皇帝的声音,带着不容抗拒的威严。
    柔姑曾在皇后身边待了很多很多年,对皇帝很是熟悉,但正因为这种熟悉,她才更加明白,皇帝的可怕。
    她没敢去看龙椅上的皇子,而是看向了前方跪着的太子和六殿下。
    她其实有些迷糊了,
    棋子,终究是棋子,身处棋盘,却无法看透全局。
    但,那支忽然出现的杀手,却让她清楚了一件事,那就是事情,并未像自己和太子所预想的那般进行下去。
    她咬破了自己的嘴唇。
    或许,
    身在这里时,她才越发明白,自己先前在厢房里没死成,是怎样的一种遗憾和错误。
    因为她完全不知道,这时的自己,到底该去说些什么,往哪个方向去说。
    “孩子,是奴婢抱来的。”
    柔姑回答道。
    在场的大臣们,面面相觑。
    燕皇身子往后靠了靠。
    这时,
    几个宦官抱着一袋子东西过来,当着群臣的面,打开。
    魏忠河禀报道:“陛下,这是奴才带来的,大宗正搜集过来的证据,奴才验过了,里面有太子殿下的贴身玉佩还有不少东宫之物。”
    赵九郎出列,看向柔姑,问道: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