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圣人的典籍里面,确实有这些描述。 杨士奇算是站在道德的巅峰,谁敢在这个时候起来反对,那就是违背圣人的道理。 读书人的面子,都要保不住了。 朱允熥听着杨士奇的话,问道:“杨大人想提出什么建议?” 杨士奇说道:“这个建议,之前陛下就强制执行过,但也不过是对宿迁一地执行,就是整个大明,所有的地租,最高不过土地产量的三分之一,臣建议可以全面推广出去。” 现在的地租,绝对是高的。 别说三分之一。 那些地主,连三分之二以上的都敢收。 这个三分之二,还不是这块地,今年产量的三分之二,而是他们定下来的三分之二。 比如说他们认为,这块地可能产粮十石,无论百姓能不能种出十石,他们一定要收走七石。 这样的情况,在古代的环境下,还是很常见的。 现在杨士奇想要把租金,变成以土地的实际产量为计算标准。 杨士奇很清楚,朱允熥一定要把摊丁入亩和官绅一体纳粮落到实处,但现在的条件确实不太够。 大明的范围那么大,地主的数量绝对不少。 绝对有地主不会同意。 需要等到方孝孺的思想,进一步发酵起来。 等到商业进一步繁荣,以商业冲淡部分农业的影响,才能够强势地执行到底。 那么杨士奇猜测朱允熥的想法,也想把这个地租全面压下去,再一步步往里面试探,循循善诱,总能把一切改起来。 解缙马上附和道:“臣认为,杨大人言之有理,普通百姓的生活能有多苦,在场的很多大人肯定都想不到,但地主豪族的生活有多好,他们都有所体会,而欺压百姓的行为,相信不少官员的家里人都做过了。” 黄观首先摇头道:“解大人,别说得太过,我们没有做过。” “我也不特指谁,黄大人如此反驳,是不是心虚了?” 解缙本就是朱允熥的人,也不怕得罪这些文官,又道:“臣计算过这笔账,地主豪族收走三成的租,他们可以大赚,三成以上的都是压榨,应该按照杨大人说的那样去推行。” 完了,他躬身行了一礼。 那些文官的心里,那是在滴血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