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69章 三重致仕-《[大唐]武皇第一女官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*

    而这一年,如崔朝一般请姜握代为陈情致仕的人,还不只一个。

    尚书省。

    姜握起初是下意识摇头的:“那不行。”

    裴行俭想致仕,她一听这件事,就把自己摇成了阿鲤小时候玩的拨浪鼓。

    见此,裴行俭解释道:“我是有缘故的。”

    然而却看眼前大司徒已经开始‘认真’盯奏疏,显然单方面要结束这段对话,裴行俭有点无奈。

    他道:“我致仕也不是不干活。”

    触发了关键词,姜握抬起头来。

    裴行俭在姜握对面坐下来:“陛下是明有定规:不管是京官下派,还是直接去吏部考官,各州县的官员均不得回祖籍为官。”

    即官员‘尽用别郡人’。

    这种地区回避,除了打压世家,自然也是一种避嫌,以及防止政治腐败。

    而除了地域本乡上的回避,朝堂上还有些虽未明定,但也是普遍公认的‘潜规则’。

    比如,父子、祖孙、叔父兄弟等,自然不好同省、同部为官。

    打个比方,总不好儿子在负责户部负责拟度支计划,而父亲就负责批准计划。

    “其实,别说同为宰相,就算是我为宰相,夫人为尚书……若换成父子或者是兄弟,在从前也是不可能的。”

    也就是库狄琚晋升路径不同,一路是从城建署上来的,而且,对朝臣们来说,父子、兄弟同为重臣,需有一人辞官避嫌这种事,他们能找到先例,但夫妻俩同朝为重臣……

    怎么说呢,大司徒家中,实在不算是夫妻俩同为实权重臣。

    也不能作为参考。

    裴行俭道:“这与她是不是女官并无甚关系,而是一家子同为宰相,实在是不太妥当。”

    裴行俭已年过七十,以他的身体素质是可以继续干,然碍于朝上约定俗成的规则,他继续为相,夫人库狄琚和女儿,就都难再进了。

    就算圣神皇帝用人唯贤,不避亲属。

    但若让他们夫妻同列宰辅之位,必然也少不了风言风语,以及将来他们夫妻共事,反而要避许多嫌疑。

    比如他与姜握能单独正常交代的公务,为了避官场腐败之嫌,或许就没法跟夫人单独交代。

    如此一来,两人同为宰相,反倒是耽搁了公务。

    尤其是,在裴行俭看来,若夫人拜相,最适合的宰相位置正是尚书省。而不是中书省拟诏之职,亦或是门下省封驳之权。

    下辖六部,抓落实工作的尚书省,更加适合库狄琚。

    那自己这个尚书右仆射要是一直做下去……

    裴行俭端起茶来喝了一口笑道:“不是我偏私自家人——其实这些年为了避嫌,城建署的公务我就是一点不问的——故而不论其中辛苦,只按照吏部对官员的考功来算。”

    “她也可拜相了。”

    姜握点头:固然城建署的许多‘秘方’是她所供,但这些年城建署的摊子越铺越大,事无巨细的一线管理人还是库狄琚。

    那些性情各异的研究员、科研人员能够安心研究,诸多秘密实验能够这些年安稳无漏,以及城建署一直以来的盈利……种种成果,也都是库狄琚的心血。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