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马大礼惊讶挑眉,转而笑开了。 “想不到还有这么多需要考虑和顾虑的……是我疏忽了,还是你想得周全。只是——如果不加价的话,我们恐怕很难招到好的绣工。年轻一辈听说这边有经验丰富的老绣工传授经验,可能会奔着这个目的过来学习,其他已经学过绣花技巧的人可不一定会来。” 陈星凌摇头:“我们不止会有人传授经验,我们还有其他配套设备。比如,我们这里的工具都是免费的,绣工不用自己去准备,也不用花钱找师傅做。” 马大礼听得眼前一亮,不住答好。 “这一点非常棒!当初三月和四芳开始学绣花的时候,花了几毛钱买竹圆规——可把她们给心疼得不行。好些人发现没赚钱前还得先投资,第一个反应便是退怯。毕竟不一定学得成,投资却得率先从兜里掏钱。” 陈星凌连忙掏出纸笔,将第一第二点都写下来。 “另外,我们厂地宽阔,窗户又大又明亮,还免费提供小凳子高椅子,一天到晚备用热水壶提供温水热水。还有,我们早晚都会开灯,晚上九点前厂地都会亮灯,有需要的绣工可以随时到厂地加班。” “好好。”马大礼催促:“这一点也很好,必须也写上。电费我们来掏,这样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抬价竞争,肯定很多绣工都很喜欢。能有明亮的灯光,还不用自己掏钱,关键是对自己的眼睛也有好处!” 陈星凌麻利也写上,商量问:“我们说的灵活就业——家庭主妇们还得在家里准备三餐,她们可以拿回家去,也可以来厂里凑热闹。员工们自己安排,我们不必要求所有工人都必须留在厂里干活。你觉得可行不?” “可行。”马大礼解释:“一部分是年轻绣工,多数都没结婚,不用回家做饭,到点回家吃饭就又能回来。而家庭主妇绣工占了大概四五成左右,算是主力军。我们给足她们自由,她们才会更喜欢这边。” 陈星凌再次登记下来,问:“你还有其他要补充的不?” 马大礼略有些不好意思笑了,低声:“其实,我们这样子安排的话……绣花厂就不算很正式的厂子。很多人挤破脑袋要进厂当工人,看中的就是厂子里头的工资稳定,收入稳定,还有各种津贴和票。过年过节能分一些票,可把普通人给羡慕得不行!阿奇和阿异能时不时领各种票回家,你早已经习惯了,可你压根不知道这是多少人羡慕不来的。” “哦哦。”陈星凌这下为难了,解释:“咱们毕竟是民营小厂子,不是船厂那样的国有大企业。” 马大礼压低嗓音:“咱们是挂着华侨工厂的名号,可以稍微差一些,但不能差太多呀,毕竟——毕竟都是厂子,总得有一些相似或类同的地方,不然人家怎么认可咱们呀。” “有道理。”陈星凌赞许点头:“既然咱们是区别小作坊的厂子,就要有厂子的特性。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