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他猜想,今晚的政变失败之后,短期内他们应该不会再谋划类似的行动。 还有几个时辰,赵模就要去金营了。这件事一旦成为即成事实,那些隐藏在暗地里的人,就不会再对赵桓如何,因为他们需要这个官家站在最前面,去抵挡金人随时爆发的怒火。 ………… 昨晚闹了几乎一宿,第二天赵桓并没去给赵模送行,而是睡到巳时才起身。 闹出这么大事,宫中虽然下了严格的封口令,还是禁不住内侍宫女们私下议论。这些琐碎之事,他也没有精力去管。 小内侍桂忠贤已经按照赵桓的吩咐,去找人进宫面圣。 赵桓第一个要见的,便是张俊。 关于张俊的敛财或者说是理财能力,野史上曾有这样的记载。 张俊的家产最多时有良田一百多万亩,每年光收租米就在百万石左右,相当于当时最富庶的绍兴府两年财政收入。 他还有无数的房产、宅邸,房租一项,便可岁入七亿三千万文铜钱。 因为家里银子堆积如山,张俊怕有人来偷,便将银子铸成一千两(八十斤)一个的大银球,取名“没奈何”,意思是小偷根本偷不走它们。 后来南宋朝廷急需用钱,无处筹措,只好找张俊的后人开口。张俊的后人不知道是迫于压力还是根本不在乎银子,一次性便捐给朝廷十万石白米。 野史的这些记载,可能有些夸张的成分,但也足以证明张俊确实是个弄钱的好手,积累的财富即使没到富可敌国的地步,也相差无几。 ………… 昨日垂拱殿之事,早就传遍了汴京城,普通百姓虽不清楚具体细节,却也都知道官家在大殿前杀了汪相公。 张俊作为京官圈子里的一员,虽然朝议时不在现场,知道的细节当然要比普通百姓清楚。这让他内心里对赵桓产生了极大的敬畏,这种敬畏,不是对皇权的敬畏,而是对赵桓本身的敬畏。 是以等赵桓洗漱完毕,用过早膳,张俊早已在勤政殿外候旨。 昨晚宫中发生的事,他自然也有耳闻。 他没想到的是,赵桓今日起床的第一件事,不是追查主谋,也不是去给晋王送行,反而来召见自己这个职位卑微的下臣,心中不由得一直上下忐忑。 此时站在赵桓面前,虽然官家的表情相当平和,张俊却觉得心里有些发怵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