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029 流言-《大宋正道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纸是包不住火的,赵桓很清楚。

    其实这样也好,不管是朝臣,还是百姓,让他们早有些心理准备。

    不过赵桓打定主意,官员也好,百姓也好,任由他们去猜测,反正不到最后关头,他不会亲口捅破那层窗户纸。

    不是害怕有人会反对,群臣们为了自己的利益,必然会反对。而是他不想再与他们多费口舌,浪费宝贵的时间与精力。

    是以从赵模赴金营起,赵桓就一直躲在寝宫勤政殿,不上朝,不议政。除了召见那几个心腹之人,其余人谁都不见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便是第三日的傍晚,筹款的期限已到,张俊来宫中复旨。

    出乎赵桓意料,张俊不仅完成了三百万两的保底任务,还超出了七十多万两。

    看来大宋的官员还是很有潜力可挖的。

    见赵桓面上露出一丝微笑,张俊也长长的出了一口气。他虽然超额完成了任务,却被人当面背后不知道日了多少次祖宗十八代,算是把满汴京的权贵都得罪了。

    不过他没有刘光世那种患得患失的想法,自从决定向赵桓靠拢,他就把宝全押在赵桓这边,不留一点余地。

    只要能让赵桓满意,就算是得罪全天下人,那又如何?

    张俊当然也听到关于抗战的消息,他却绝口不问。

    这便是他的聪明之处,自己也算是赵桓的心腹之人了,若是赵桓真有此意,他一定会向自己说起。自己要是主动去问,倒显得没有城府,惹得赵桓不喜。

    果然,赵桓在说了几句伯英辛苦的客套话之后,便进入正题。

    “这几日在外面奔波,伯英有没有听到什么言语?”

    “臣确实听到一些风言风语,说是官家要放弃议和,准备同金人开战,死守汴京城……”

    张俊知道,在赵桓面前还是老实点好,不能揣着明白装糊涂。

    “嗯…”

    “对于此事,你有什么看法?”

    “臣愚钝,但知忠心二字,不虑其他。官家要和,臣便跟着和;官家要战,臣愿当马前卒……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