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反正洪武朝堂上的大部分文官都是残元投过来的,大不了就再换个东家, 如此看来,老朱杀他们,杀的真是不冤枉。 “爷爷,孙儿明白了,您说这么多,就是想告诉孙儿,要在帖木儿这片新疆域上,继续行分封制。” 朱雄英也不是呆子,爷爷说话东一榔头的先是分析叔叔们的弱点,又西一棒子的扯到了建朝时的分封制,说来说去,都是一个事, 要怎么在这片新打下来的,又完全不亚于中原大地的疆土上建立有效的统治? 打天下易,守天下难, 帖木儿帝国大片投降之后,这个全新的课题就被提了出来, 甚至其难度要远远大于攻打下帖木儿, 朱元璋深深的点了点头,下意识看向朱允熥, 朱允熥顿时慌了神,似乎被这老朱一个眼神,瞬间就戳到了什么软肋, “爷爷,允熥要留在京城帮助哥哥!” 既然是分封,就不能光用老二、老三,还要用新鲜血液, 朱元璋需要像是老七这样的人,其完全就是为了大孙儿上位而培养起来的塞王, 朱元璋呵呵一笑, “这事再说。” 朱允熥低下头,身体微微颤抖,不知道在想些什么,朱雄英把手放在朱允熥的肩膀上,安慰道, “你想留京,就留京,允熥,你放心,只要你不想的话,哥哥是不会把你推走的。” 朱允熥哽咽的应了一声。 可依旧思绪纷乱, 他当然想帮哥哥,而且,他又想在哥哥身边, 现在,这两件事已经发生了冲突, 哪怕哥哥很尊重自己的意见,但朱允熥还是要去思考, 什么才是最正确的选择。 “爷爷,孙儿最近也在思考郡县制和分封制的事。” “嗯!”朱元璋对这话很在意,忙问道,“孙儿,你是怎么想的?” 朱雄英想都没想,就回答道,“分封。” 朱元璋听到这话,心里就跟落下一块大石头一样,长长舒了一口气,朱雄英从来没见过爷爷这么如释重负的样子, 看来,爷爷最操心的还是这件事。 也确实如朱雄英所说,哪怕没有朱元璋今天的这番话,他最开始的选择也是分封制, 其实朱雄英也没有选择,他只能从郡县制和分封制之间二选一, 当然,除了这两种制度之外,还有着各种民主、共和、宪政等近现代制度存在, 但,朱雄英不可能将这些制度,直接就套过来用。 就拿民主制度来说,一个最简单的问题,你跟大明百姓讲民主,他们能听明白吗? 就连最基本的民主意识都没有,你要怎么推进民主制度? 更何况,还是在帖木儿这样的战乱地区,你整一大帮人在那儿举手表决,叛军就不打你们了是吧? 与朱雄英套用高考改革来解决南北榜案不一样, 那是术,这是道。 根本性的制度改革,还是要从实际出发,不是拿来就能套上用的, 所以,朱雄英的选择,依然是分封制。 分封是最有效的方法,去管理巨大的疆域,让这片疆域稳定下来, 分封的关键是什么, 是人选。 朱雄英要像爷爷当年那样,把手中的牌合理的打出去,在每一个地区都安排上最合适的人选, 这才能稳固分封。 爷爷说的话,是个引子,也一针见血。 二叔和三叔不能一起用,三叔和四叔可以一起用, 二叔、三叔和四叔最好还是在同一个区域内,毕竟这三人的组合天下无敌,足以应对任何突发情况, 既然要在帖木儿推行分封制, 那最开始同样也是最重要的难题,就是怎么安排二叔、三叔和四叔。 “爷爷,”朱雄英随手从桌案边上拿出帖木儿的地图,这地图边缘,已经被磨损的陈旧, 可见平时朱雄英没少看这张地图。 第(3/3)页